解答:叶颜玮茵博士     整理:李小雪


抑郁患者很不喜欢跟外界交流,心理很恐惧,该怎么办?


面对患者抑郁的特殊情况,家人、朋友、邻居、同事、社区接纳的角色很重要,以体谅的心对抑郁症患者进行鼓励、关怀并带其跟外界接触和交流。如果把抑郁患者看成异类,对他不尊重或过度担心,会使他更加反感,反而会令他更加抽离。


给抑郁患者一个空间,鼓励他面对并力所能及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照顾好自己。一方面视抑郁患者为正常人来对待,另一方面要心里知道他正处在心灵比较艰难的阶段,以温柔、诚恳、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其交谈,慢慢化解关系中的冰冷,耐心听他讲,不要随便对其言语添油加醋,也不要以说教的方式来强加给他。


当他慢慢讲的时候,是我们了解对方为什么有心结的机会。跟抑郁患者交谈的重点不是在教导,不一定要认同,而是让他有倾诉的机会。过度的教导、劝解,比如不要忧虑、不要想太多等等之类的言语,这会使得他们觉得你不了解,以至于不愿意跟你再继续谈下去。


面对抑郁患者可能会有比较奇怪的举动行为,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以沉重的眼神来让他觉得自己病得很严重,反而当以安静、轻松、平常的心来对待,鼓励他参加一些活动,陪他做运动,做他可以做或喜欢做的事情,并在必要的时候去就医。



病发期和康复期的处理方法是很不同的,在抑郁患者的病发期,鼓励他多做运动,让他慢慢走出来;在抑郁患者康复期,需要给予更多的陪伴、鼓励和帮助,尽可能参与活动,适量工作,不要过分挑剔,适当赞美,让对方慢慢提高工作效率。


当我有抑郁症,该不该告诉家人?痊愈了该不该向周遭人分享?


选择分享与否,跟家人给予你回应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家人非常害怕精神病患,不理解抑郁患者,这种情况最好先找能理解你的朋友跟他讲,然后透过医师再跟家人沟通,帮助家人了解什么是抑郁症,并明白怎样提供支持、帮助;如果家人的态度是支持和开放,这种情况要尽早跟家人分享,得到家人的帮助和理解,家人尽早陪伴抑郁患者去看医师。



对于严重抑郁患者,起居生活都是有困难的,家人也可以帮忙照顾患者,带你去参加活动,这对抑郁患者病情的康复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家人太大惊小怪,过分地监视、谈论和照顾,反而会使患者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家人应当协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在陪伴、鼓励、支持上起到帮助抑郁患者康复很重要作用的角色。


如果周边人已经知道并接受你抑郁的情况,可以跟其进行沟通,让他们看到你慢慢好起来之后,就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建立信心。你也可以敞开自己,分享自己的困难、挣扎,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这样对你重新进入社会是有帮助的,特别是跟工作上司交代清楚你的情况,让对方了解之后,不过分挑剔,支持配合你,对你从抑郁中恢复就更加理想了。


可是有时候不一定能得到理解和帮助,只好简单说明目前有能力的限制。在理想的状态下,在能够分享的情况下可以分享,若能有得到更多的接纳和支持,这可以让你无后顾之忧慢慢走向康复之路。


有哪一些书籍可以帮助我去对付这个心灵疾病?


一些针对抑郁症的著作书籍和活现机构关于抑郁症的小册子和治疗光盘,这些都可以关注和购买。个人主讲《认知行为法忧郁症中度治疗法》,这套光盘谈及透过认知行为法如何去医治整个抑郁过程,可作为参考购买对象。「活现家庭杂志」第五期也有谈及抑郁症治疗,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和心灵故事,可以在网上 www.presencequotient.org免费看阅,或购买其他过来人如何恢复心灵的书籍。


除此之外,圣经是一本很宝贵的书,里面提及很多关于如何倚靠神,充实自己,把心灵的困难交给上帝。信仰灵修书籍也可以提供心灵开导的帮助。



家有抑郁患者该怎么办?


家人的角色非常重要,鼓励患者分享自己内心的需要,慢慢聆听与其交谈,陪伴他一起去看医师,尽快做治疗。以温和的态度对待抑郁症患者,不要夸大其严重程度,不一定要认同,耐心让他慢慢讲出自己的困难。在帮助抑郁家属康复的过程里,不要帮他做太多的事情,放手让他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只是对他进行一定的协助。


抑郁症有可能会遗传,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你家里的长辈近亲有抑郁症,需要考虑到遗传的问题,对家庭的病史进行一定的了解。抑郁症是可治之症,不需要过度地感到内疚、不安。


无论是不是遗传的因素导致抑郁症的发作,如果患者年纪比较大,基本上已经比较成熟,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如果是年轻人发作的话,那可能需要的陪伴以及处理的事情就比较多。切记,不要过度关怀,养成依赖习惯。


相关见证分享:

《我能逃过抑郁遗传的命运吗?》


作者简介

叶颜玮茵博士,活现机构的创办人和总干事,美国加州执业的婚姻家庭治疗师。早年毕业于建道神学院,其后在Azusa Pacific University 和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取得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以及在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取得临床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专攻多元种族文化和社群。曾于香港任女传道多年,多年来在美国政府资助的精神科门诊担任心理治疗师,近期亦为多所大学的婚姻家庭治疗师实习生提供临床指导。


-机构简介-

活现机构,在2003年成立,是一个关注两代家庭、信仰和文化的非营利机构。旗下项目包括「活现商数」、「RE:NEW a Presence monvement」 , 「活现潜能」和姊妹机构「活现香港」。


网站:http://presencequotient.org/zh-hant/

(文中没有标注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